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技艺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技艺,有很多民间传统技艺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1、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紫砂陶制作技艺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或镶接与雕塑结合等步骤终完成陶制品。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1。2018年5月24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地址:江苏省

2、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统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7。2009年10月,“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式代表中国申报联合国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址:江西省

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古老、独特的一种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苏州缂丝自南宋以后,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2006年5月20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江苏省

4、蜀锦织造技艺

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四川省

5、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流传于龙岩市、南靖县、华安县等地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楼营建技艺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的地势和当地的生土、木材、山石等建筑材料,非常节约、异常坚固、防御性强,又极富美感。2006年5月20日,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福建省,江西省

6、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景德镇是早的瓷业城市之一,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的"窑房"建筑是中国工场手工业罕见的场所物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景德镇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形成瓷业中心的重要因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江西省

7、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在历史沿革中又结合居住环境的要求加以变化。造房匠师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确定相应的建房方案,使用斧凿锯刨和墨斗、墨线,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脚楼。2006年5月20日,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贵州省

8、景泰蓝制作技艺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地址:北京市,河北省

9、家具制作技艺

家具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家具制作技艺包含有多种类型,比如: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精细木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等。每个都具有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技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

地址:北京市,山西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

10、雕漆技艺

雕漆技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不同的名目。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烧蓝、作地、涂漆、画工、雕刻、抛磨、做里、做旧10道工序。2006年05月20日,雕漆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北京市,甘肃省

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

名称所在地区遗产项目编号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Ⅷ-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Ⅷ-7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Ⅷ-15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Ⅷ-16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江西省Ⅷ-28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Ⅷ-29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Ⅷ-31
景泰蓝制作技艺河北省Ⅷ-43
家具制作技艺山西省Ⅷ-45
雕漆技艺甘肃省Ⅷ-50
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Ⅷ-57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Ⅷ-60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Ⅷ-63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陕西省Ⅷ-86
定瓷烧制技艺河北省Ⅷ-92
钧瓷烧制技艺河南省Ⅷ-93
唐三彩烧制技艺河南省Ⅷ-94
蚕丝织造技艺山西省Ⅷ-99
龙舟制作技艺广东省Ⅷ-139
酱油酿造技艺四川省Ⅷ-154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省Ⅷ-155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宁夏回族自治区Ⅷ-287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陕西省Ⅷ-286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四川省Ⅷ-284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广东省Ⅷ-283
盘炕技艺(桓仁盘炕技艺)辽宁省Ⅷ-282
景德镇瓷业水碓营造技艺江西省Ⅷ-281
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澳门Ⅷ-280
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贵州省Ⅷ-279
龟苓膏配制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Ⅷ-278
梨膏糖制作技艺(上海梨膏糖制作技艺)上海市Ⅷ-275
食用油传统制作技艺(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河北省Ⅷ-273
川菜烹饪技艺四川省Ⅷ-272
潮州菜烹饪技艺广东省Ⅷ-271
徽菜烹饪技艺安徽省Ⅷ-270
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北京市Ⅷ-269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云南省Ⅷ-268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湖南省Ⅷ-267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浙江省Ⅷ-266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Ⅷ-264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云南省Ⅷ-263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海南省Ⅷ-262
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江苏省Ⅷ-261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北京市Ⅷ-260
传统书籍装帧技艺北京市Ⅷ-259
麻纸制作技艺(西和麻纸制作技艺)甘肃省Ⅷ-258
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湖北省Ⅷ-257
书画毡制作技艺(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河北省Ⅷ-256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湖北省Ⅷ-255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镶玉制作技艺)河南省Ⅷ-254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云南省Ⅷ-253
刀剑锻制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黑龙江省Ⅷ-252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湖北省Ⅷ-251
铸铁技艺(永康铸铁技艺)浙江省Ⅷ-250
佤族织锦技艺云南省Ⅷ-249
丝绸染织技艺(染织技艺)山东省Ⅷ-248
彩带编织技艺(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浙江省Ⅷ-247
花边制作技艺(萧山花边制作技艺)浙江省Ⅷ-246
缂丝织造技艺(定州缂丝织造工艺)河北省Ⅷ-245
北京蒙镶技艺北京市Ⅷ-244
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河南省Ⅷ-243
八义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山西省Ⅷ-242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西藏自治区Ⅷ-285
米粉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Ⅷ-277
小吃制作技艺湖南省Ⅷ-276
果脯蜜饯制作技艺湖南省Ⅷ-274
葫芦制作技艺山西省Ⅷ-265
传统香制作技艺河北省Ⅷ-224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南省Ⅷ-211
毛笔制作技艺江西省Ⅷ-200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香港Ⅷ-193
窑洞营造技艺甘肃省Ⅷ-180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福建省Ⅷ-175
牛羊肉烹制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168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Ⅷ-163
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Ⅷ-156
晒盐技艺海南省Ⅷ-153
黑茶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52
绿茶制作技艺浙江省Ⅷ-148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河北省Ⅷ-145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市Ⅷ-144
伞制作技艺江西省Ⅷ-140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浙江省Ⅷ-137
装裱修复技艺浙江省Ⅷ-136
印泥制作技艺福建省Ⅷ-134
砚台制作技艺北京市Ⅷ-133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Ⅷ-128
漆器髹饰技艺江西省Ⅷ-127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河北省Ⅷ-125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北京市Ⅷ-124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青海省Ⅷ-120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山西省Ⅷ-117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Ⅷ-112
地毯织造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110
夏布织造技艺江西省Ⅷ-102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西藏自治区Ⅷ-101
传统棉纺织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00
陶器烧制技艺广东省Ⅷ-98
琉璃烧制技艺山西省Ⅷ-90
凉茶配制澳门Ⅷ-89
风筝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Ⅷ-88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83
歙砚制作技艺江西省Ⅷ-74
竹纸制作技艺湖南省Ⅷ-71
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Ⅷ-40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Ⅷ-33
古建筑修复技艺甘肃省Ⅷ-241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江西省Ⅷ-240
古戏台营造技艺江西省Ⅷ-239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江苏省Ⅷ-238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山西省Ⅷ-237
坎儿井开凿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236
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云南省Ⅷ-235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山东省Ⅷ-234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山东省Ⅷ-233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安徽省Ⅷ-232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浙江省Ⅷ-231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上海市Ⅷ-230
老汤精配制黑龙江省Ⅷ-229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吉林省Ⅷ-228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辽宁省Ⅷ-227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内蒙古自治区Ⅷ-226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北京市Ⅷ-225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北京市Ⅷ-223
铜器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222
藏族鎏钴技艺青海省Ⅷ-221
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Ⅷ-220
陶瓷微书广东省Ⅷ-219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Ⅷ-218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河南省Ⅷ-217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南省Ⅷ-216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江西省Ⅷ-215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浙江省Ⅷ-214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北省Ⅷ-213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212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上海市Ⅷ-210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山西省Ⅷ-209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北京市Ⅷ-208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浙江省Ⅷ-207
孔府菜烹饪技艺山东省Ⅷ-206
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河北省Ⅷ-205
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北京市Ⅷ-204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建省Ⅷ-203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北京市Ⅷ-202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河北省Ⅷ-201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Ⅷ-199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江苏省Ⅷ-198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上海市Ⅷ-197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196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95
铅锡刻镂技艺湖北省Ⅷ-194
蓝夹缬技艺浙江省Ⅷ-192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Ⅷ-191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山东省Ⅷ-190
汝瓷烧制技艺河南省Ⅷ-189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福建省Ⅷ-188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Ⅷ-187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青海省Ⅷ-186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青海省Ⅷ-185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84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83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Ⅷ-182
蒙古包营造技艺青海省Ⅷ-181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福建省Ⅷ-179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安徽省Ⅷ-178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浙江省Ⅷ-177
石桥营造技艺浙江省Ⅷ-176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Ⅷ-174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河南省Ⅷ-173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建省Ⅷ-172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北京市Ⅷ-171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Ⅷ-170
酱肉制作技艺山东省Ⅷ-169
烤鸭技艺北京市Ⅷ-167
火腿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66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陕西省Ⅷ-165
素食制作技艺江苏省Ⅷ-164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山东省Ⅷ-162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江苏省Ⅷ-161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上海市Ⅷ-160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Ⅷ-159
酱菜制作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北京市Ⅷ-158
腐乳酿造技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北京市Ⅷ-157
普洱茶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51
乌龙茶制作技艺福建省Ⅷ-150
红茶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49
花茶制作技艺福建省Ⅷ-147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市Ⅷ-146
土碱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43
贝叶经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42
藏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Ⅷ-141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广东省Ⅷ-132
楮皮纸制作技艺陕西省Ⅷ-131
宣笔制作技艺安徽省Ⅷ-130
纸笺加工技艺安徽省Ⅷ-129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市Ⅷ-126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123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22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四川省Ⅷ-121
铜雕技艺浙江省Ⅷ-119
斑铜制作技艺云南省Ⅷ-118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山东省Ⅷ-116
手工制鞋技艺四川省Ⅷ-115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14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北京市Ⅷ-113
滩羊皮鞣制工艺宁夏回族自治区Ⅷ-111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109
枫香印染技艺贵州省Ⅷ-108
香云纱染整技艺广东省Ⅷ-107
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Ⅷ-106
苗族织锦技艺贵州省Ⅷ-105
侗锦织造技艺湖南省Ⅷ-104
鲁锦织造技艺山东省Ⅷ-103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Ⅷ-97
枫溪瓷烧制技艺广东省Ⅷ-96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湖南省Ⅷ-95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山东省Ⅷ-91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Ⅷ-87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Ⅷ-85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省Ⅷ-84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Ⅷ-82
制扇技艺安徽省Ⅷ-81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西藏自治区Ⅷ-80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省Ⅷ-79
木版水印技艺浙江省Ⅷ-77
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Ⅷ-76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Ⅷ-75
徽墨制作技艺上海市Ⅷ-73
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Ⅷ-72
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70
藏族造纸技艺西藏自治区Ⅷ-69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Ⅷ-68
皮纸制作技艺贵州省Ⅷ-67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省Ⅷ-66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省Ⅷ-64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省Ⅷ-62
醋酿制技艺贵州省Ⅷ-61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Ⅷ-59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Ⅷ-58
成都漆艺四川省Ⅷ-56
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Ⅷ-55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建省Ⅷ-54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Ⅷ-53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江苏省Ⅷ-5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Ⅷ-51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Ⅷ-49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Ⅷ-48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Ⅷ-47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46
弓箭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Ⅷ-4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Ⅷ-42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Ⅷ-41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Ⅷ-39
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Ⅷ-38
宝剑锻制技艺河南省Ⅷ-37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Ⅷ-36
生铁冶铸技艺甘肃省Ⅷ-35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Ⅷ-34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江苏省Ⅷ-32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贵州省Ⅷ-30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Ⅷ-27
扎染技艺四川省Ⅷ-26
蜡染技艺四川省Ⅷ-25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湖南省Ⅷ-24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23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Ⅷ-22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Ⅷ-21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Ⅷ-20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Ⅷ-18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Ⅷ-17
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Ⅷ-14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Ⅷ-12
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Ⅷ-11
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Ⅷ-10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Ⅷ-8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Ⅷ-6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Ⅷ-5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Ⅷ-4
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Ⅷ-3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Ⅷ-2
中国活字印刷术Ⅷ-135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省Ⅷ-138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Ⅷ-19
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Ⅷ-65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Ⅷ-9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Ⅷ-13
雕版印刷技艺福建省Ⅷ-78
- 正文结束 -